煤礦坑道鉆機在工作時的如何防范受傷?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0 15:32:09??來源:河北日新月礦山設備有限公司
煤礦坑道鉆機工作時,操作人員面臨機械傷害、飛濺物、觸電、坍塌等多重風險。為有效防范受傷,需從設備安全、操作規(guī)范、環(huán)境管理、人員防護及應急處理五個維度綜合施策,具體措施如下:
一、設備安全防護
-
定期檢查與維護
-
機械部件:每日檢查鉆桿、鉆頭、動力頭、夾持器等部件的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裂紋或變形的鉆桿,防止斷裂飛濺。
-
液壓系統(tǒng):每周檢查液壓油油位和油質(zhì),避免油管老化破裂導致高壓油噴射傷人;定期清理液壓閥組,防止卡閥引發(fā)設備失控。
-
電氣系統(tǒng):每月檢測電機、電纜的絕緣性能,確保防爆開關靈敏可靠,防止漏電或短路引發(fā)觸電或火災。
-
安裝防護裝置
-
旋轉(zhuǎn)部位:在動力頭、傳動軸等旋轉(zhuǎn)部件外安裝防護罩,防止衣物或肢體卷入。
-
鉆桿連接處:使用安全卡瓦或鎖緊裝置固定鉆桿,避免鉆進過程中松脫甩出。
-
操作臺:配備急停按鈕和防誤操作裝置,確保緊急情況下能立即切斷電源。
二、規(guī)范操作流程
-
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
-
啟動前:確認變速箱掛空擋、液壓卡盤處于松開位置、給進缸操作手柄居中,避免誤啟動導致設備突然動作。
-
鉆進時:保持勻速推進,避免突然加壓或變速;加接鉆桿時,先停止推進再停止旋轉(zhuǎn),確保鉆桿方口對準夾持器卡爪。
-
停機后:關閉電源和水源,清理設備表面煤塵,防止積塵引發(fā)自燃或設備故障。
-
禁止違規(guī)行為
-
嚴禁戴手套操作旋轉(zhuǎn)部件,防止手套被卷入導致手部受傷。
-
禁止在鉆機運轉(zhuǎn)時掛擋或換擋,避免齒輪打齒或設備失控。
-
不得在未裝鉆桿的情況下啟動回轉(zhuǎn)器,防止動力頭空轉(zhuǎn)傷人。
三、環(huán)境安全管理
-
巷道支護與通風
-
支護檢查:鉆進前檢查巷道頂板和兩幫的支護情況,及時加固松動或破損的錨桿、網(wǎng)片,防止坍塌埋壓。
-
通風保障:在無風或微風區(qū)域安裝局部通風機或?qū)эL筒,確保風流穩(wěn)定;配備瓦斯檢測儀,實時監(jiān)測瓦斯?jié)舛?,超限立即停機撤人。
-
作業(yè)面清理
-
及時清理鉆場內(nèi)的煤塊、巖屑和雜物,保持作業(yè)面整潔,防止絆倒或滑倒。
-
挖設排水溝和沉淀池,避免積水導致設備銹蝕或人員滑倒。
四、人員防護措施
-
穿戴個人防護裝備(PPE)
-
頭部:佩戴安全帽,防止落石或飛濺物砸傷。
-
眼部:佩戴防塵眼鏡或護目鏡,防止煤塵或鉆屑進入眼睛。
-
呼吸:佩戴防塵口罩或正壓式空氣呼吸器,減少粉塵吸入風險。
-
手部:佩戴防割手套,保護手部免受鉆桿或工具劃傷。
-
足部:穿戴防砸安全鞋,防止重物墜落砸傷腳部。
-
保持安全距離
-
操作人員應站在鉆機側(cè)面,避免正對鉆桿或動力頭,防止鉆桿斷裂或卡鉆時甩出傷人。
-
非操作人員遠離作業(yè)區(qū)域,禁止在鉆機后方或旋轉(zhuǎn)部件附近停留。
五、應急處理與培訓
-
制定應急預案
-
針對觸電、機械傷害、坍塌等事故,制定詳細的應急處理流程,明確撤離路線和救援方法。
-
定期組織應急演練,確保操作人員熟悉急救措施和逃生路線。
-
加強安全培訓
-
崗前培訓:新員工需接受鉆機操作、安全規(guī)程和應急處理培訓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。
-
定期復訓:每季度組織安全知識更新培訓,強化風險意識和操作技能。
-
案例警示:通過分析典型事故案例,總結教訓,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警惕性。
六、特殊工況防護
-
處理卡鉆或埋鉆
-
停止推進并保持旋轉(zhuǎn),嘗試緩慢后退;若仍無法解決,使用千斤頂或?qū)к壿o助起拔,嚴禁強行拉拽導致鉆桿斷裂。
-
處理過程中,操作人員應遠離鉆桿可能甩出的方向,防止飛濺物傷人。
-
夜間或低能見度作業(yè)
-
增加照明設備,確保作業(yè)面光線充足,避免因視線不清導致操作失誤。
-
安排專人監(jiān)護,提醒操作人員注意周圍環(huán)境變化。